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客家民俗:天后诞

客家民俗:天后诞

作者:袁贤民来源:网络2018-12-04

梅州古城天后宫庙会前夕,人们便用木辇抬着天后宫的圣母神像,伴着笙歌鼓乐八音,逐队幢幢,沿街游行,接受人间香火,谓之“圣母出巡散福”;各街各甲则张灯结彩,迎接娘娘的驾临,非常热闹。三月二十三日神诞日,在天后宫内则举行祭神活动,人们都到宫进香,庆诞求佑。时人梁伯聪有诗云:“大平乐岁庆遭逢,逐甲分街彩扮恭。仿取潮安灯景例,游行圣母比青龙。”并自注曰:“昔遇丰年乐岁时候,三月圣母诞日,辄仿潮州府迎青龙之例,分街分甲彩扮灯景,非常热闹,其时潮商店多景物多,由潮商迎神后转买而来,装饰整齐生动。”

五华华城镇天妃庙会是梅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天妃神诞,历时三日三夜。从三月廿二开始,凡主持本届庙会的总理、首事集中于天妃庙开始正式执事主持庙会,俗叫起会。起会除总理首事到位执事外,其余凡受雇的道士、吹鼓手、戏班、厨师等等都必须按时到场,各就各位,各司其事。此外,一切发动工作,亦必须同时全部落实、兑现。其中最主要的是发动商民“彩花街”和发动善男信女组织锣鼓队伍、文艺队伍于廿三跟随“娘娘出巡”。

“彩花街”就是用布幕把街道上空遮蔽,然后在布幕下挂上各种纸花、彩灯,把街道装饰得如花似锦。天妃庙前红灯(笼)高挂,红联张贴,庙内烛光辉照,香烟缭绕。庙门外空地上搭起的“笛棚”吹鼓手如期吹打,“天妃戏棚”的戏班按期开锣演戏。二十二下午2时到5时左右“做日戏”,夜晚8至12时左右“做上夜戏”。这种“日戏”和“上夜戏”皆演传统的《三戏周瑜》、《水淹金山》、《唐僧取经》等戏本,称为“正本戏”。午夜至天亮之前,则演调笑一类的小品,称为“下夜耍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日戏和上夜的“正本戏”,男女老幼皆看;“下夜耍戏”则为妇女、小孩所不宜,只许成年男人观看。因此,午夜之后,便是男人世界。庙会期间要组织善男信女在天妃神坛前抽签产生下届庙会的主持者:首事,俗称之为“拈首事”。上表的程序是:凡上表者,先到总理处领取表文并交纳上表费,然后把表文交与道士,并在道士引导下开始上表。开坛时,上表者必须亲自点烛燃香,跪于神前,道士则“敲当”朗声念诵表文,当念至信士某某某(上表者姓名)时,上表人必须叩头表示虔诚,而整篇表文念完时,上表者则应三叩头表示祈求之诚心。最后道士将表文连同“纸宝”一并焚于神前,并得一“称告”,表示天妃已允诺上表人祈求。紧接着上表人起身走近神前“斗”中抽签,如果抽出的“红签”纸上写有“首事”字样,那么这位上表人即当选为下届庙会的“首事”。上表从起会至庙会结束前均可进行,不论街道商民或附城乡民都可参与。

上表仪式结束后,上表人可随时在庙会即席就餐一次,叫做“坐流水席”。庙会最重要最庄严的仪式是抬着天妃神象和神位牌往各条街道巡行,因此十分隆重。神童是天妃神的化身,所以庙会时,他应在“落童”状态下坐着“刀床轿”、“钉床轿”紧跟在神位牌后参加出巡游行。首先,执事们把天妃神像、神牌从庙中请出,置于无篷的“天轿”上,再摆好阵容,按序出发。由于簇拥队伍来自四面八方,且人数众多,因此,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往往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左右才能结束。天妃出巡时各街道、各行业组织的大小锣鼓班少则几十,多则上百,足见天妃出巡声势之大。

天后在梅州客家山区落地生根以后,当地客家已把她当作地方俗神来加以奉祀,每年为其举行特定的纪念活动,其仪规已相当组织化,与当地其他俗神祭祀活动相比并无不同:主要理事人要沐浴更衣,祭祀时要杀猪、鸡或鸭等荤腥。如兴宁客家天妃出巡那天,理事人要素食,群众自便斋荤结合。天后信仰地方俗化的另一表征是,当天后出巡时,作为天后神童的人要坐刀轿陪巡。天后信仰在粤东地区客家人心目中越来越亲切、越来越崇高,一来表现了客家文化具有巨大的兼容性,二来意味着客家人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山地文明走向了海洋文明,同时也标明客家这一族群不再忍受屈辱,而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赢得赞誉和推崇。

深圳盐田区“中英街”内沙栏吓村客家也于近年恢复举办天后诞。天后神诞庆典活动首先从沙栏吓村的吴氏宗祠开始。该村的吴姓老人们首先在祠堂内向祖宗敬香,再慢慢退出祠堂,与村民们一同步行走向天后宫,身后随鼓点舞动的麒麟也随队绕村一周,寓意为全村民众祈福迎祥。在沙栏吓天后宫,最主要的民俗活动乃是象征平安吉祥的麒麟采青仪式。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