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 河南新安烫面角的传说故事

河南新安烫面角的传说故事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2-06
河南新安烫面角的传说故事

烫面角是新安县的名小吃,属河南省名小吃之一。

相传,早年有个名叫任焕章的邓州人,幼年父母双亡,只身一人流落到开封,在一家饭店里打杂,时间长了,掌柜的看他为人厚道,就收他当徒弟。

一天,任焕章发面时失手把滚水倒到了面盆里,烫坏了发面剂儿,焕章害怕师傅责怪,就悄悄地把没发的面擀成面片,将包子馅填进去,做了一种形状似月牙的食品,放到笼里蒸熟后,背着掌柜的挑到街上去卖。人们看焕章卖的食物形状挺新奇,就你仨我俩抢着买起来。俗话说不尝不知味,一尝香心里,不大一会儿就卖了个净光。

小饭店从此名声大振,店前食客盈门,店掌柜重整店铺,挂出“又一新”牌子,将新食品定名为烫面角。

一天饭店来了一伙当兵的,他们一进店就找岔儿寻事。掌柜的赶紧让焕章包了一笼烫面角,还特意做了几碗三鲜汤,殷勤地招待他们。几个人吃饱后,嘴一抹就走,掌柜的追上去讨要饭钱,却被两个当兵的打昏过去。这伙人还不善罢甘休,把店内东西尽都砸毁,并扬言三日后还要再来。

掌柜的四处投诉,却无人过问,一气之下病倒了。一日,掌柜的把五十两银子送给任焕章,让他另谋生路。焕章痛哭一场,和掌柜的分了手。

任焕章辗转到了新安县,结识了在车站卖水饺的王金斗。王金斗听说焕章有做烫面角的手艺,就为他租了一个门面房,帮焕章重操旧业。

任焕章开始悉心研究烫面角的制作技术,生意十分兴隆。到了晚年,任焕章自感心力不足,无法独撑门面,就和王金斗的水饺店合在一起,王家子弟在焕章的精心传授下,都学会了烫面角的制作技术。

任焕章故后,王家继承了他的烫面角铺,仍挂老任的招牌。过了很久,王家后人执事后,才换成了王家的店号。

老王烫面角历经百年,传承四代:

第一代创始人:王金斗。生于清末年间,祖籍宜阳丰李镇,后迁居新安县城。民国初年与其爱人金秀荣首创“老王烫面角”字号。上世纪40年代末去世。

第二代传人:王德法。系王金斗之子,自幼随其父经营“老王烫面角”。建国后,一直任“老王烫面角”老板。1956年,响应政府关于“公私合营”号召,参加国营饮食服务公司,取消“老王烫面角”字号,但仍以经营烫面角为主食。70年代曾代表新安县饮食界参加“河南省厨师大比武”,并留在郑州传授烫面角技术。80年代,曾任县政协二、三届委员会委员。1996年病故。1997年,县根据国家扶持地方特产的精神,又恢复“老王烫面角”字号。

第三代传人:王小四(王桐栓)。系王德法四子,生于1957年2月。于1979年参加工作,与家父共职于国营第四食堂,受其口传亲授,深得真传。在祖传大肉烫面角基础上发展创新,研发了牛肉烫面角,羊肉烫面角,鸡蛋韭菜烫面角,酸菜烫面角,野菜烫面角,杂粮烫面角,三鲜烫面角,豆面酸菜烫面角等九个品种。王德法去世后,继承“老王烫面角”字号。直至1998年自立门户:老城转角楼“老王烫面角”,重建“老王烫面角”。

第四代传人:王坤。系王小四独子。生于1982年。2005年郑州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毕业后接任“老王烫面角”。同时将现代人饮食健康理念带入“老王烫面角”。注重烫面角原材料的品质,将健康可口的绿色食品带给消费者。

老王烫面角的制作方法: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面皮为精白面粉,其馅以鲜猪肉为料,然后配上大葱、生姜,佐以食盐、味精、酱油、上等小磨油等,打拌而成。其中更添加有王家祖传秘方:数十味中草药精心配制而成。包成面角,状为新月,食口处内侧光滑,外侧皱迭八折,形成花边,起脊园平。饺肚内凹外凸,造形别郅,线条优美,上笼清蒸,十分钟即成。成饺皮薄如纸,包润如玉,五味具全,鲜香不腻,为小吃中之上品。

老王烫面角的荣誉:

新安老王烫面角作为洛阳市的著名小吃和新安饮食文化的窗口,多次被评为“洛阳名吃”。不少中央领导人,如李长春、李铁映、彭佩云、张万年、杨得志等,文艺界名人如侯宝林、马金凤、申凤梅等,都曾品尝过老王烫面角,并得到一致赞誉。

2007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河南老字号”,同年被洛阳市政府评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作为大陆饮食文化推广,在台湾中视《大陆寻奇》播出,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2011年,负责接待《梨园春》艺术团的戏曲名家,2011年全国老年门球锦标赛参赛成员,以及众多的国外友人,均取得了巨大好评。

2012年,被洛阳市商务局评为“十佳特色餐饮店”。

2012年,被河南电视台评为“河南特色餐饮名店”。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