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河北张家口27处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张家口27处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5-29

7、元中都遗址

元中都遗址,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1公里处,因城墙土色发白,远望如白带绕城,俗称白城子遗址。元中都遗址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至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毁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末农民起义军。据《元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载:大德十一年,成宗崩,武宗即位后,便命“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明清时期称“沙城”,当时大学士金幼孜扈从明成祖北伐鞑靼时路经“沙城”。他在《金幼孜北征录》中说:“沙城即中都,此地最宜牧马”。《大清一统志》云:“沙城在镶黄旗牧场西北三十里,……元代所建”。由此可证,白城子即为武宗所建之元中都。

元中都遗址的发现和确认,是我国城市考古,特别是元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这一时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资料,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6月25日,元中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鸡鸣驿城

鸡鸣驿城位于怀来县鸡鸣驿乡,因位于鸡鸣山下而得名。鸡鸣驿城历史上是宣化府进京的第一驿站,元代就开始在这里设驿站。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传递西北军情信息,特别是明朝廷对蒙古作战需要,在此建驿、筑堡,成化十八年(1483年)建土垣,隆庆四年(1571年)外做包砖。明代城内设有防守指挥署,属万全都指挥使司。清代以后,鸡鸣驿结束了军驿性质,改隶宣化县,单设驿承署,并一直沿用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鸡鸣驿城是我国现存保护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驿城,被誉为“中国邮政博物馆”。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沿岸。自上世纪初被发现以来,泥河湾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第四纪地质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代名词。近一个世纪以来,泥河湾已经出土了数万件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这些远古人类留下的遗物,几乎纪录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特别是近期马圈沟遗址的发掘研究,使泥河湾遗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的突破,把这里古人类及其文化的历史推进至距今200万年前后。它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不仅可能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中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1982年,泥河湾的小长梁、侯家窑、虎头梁和泥河湾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侯家窑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泥河湾成为了河北省地质遗迹保护区;1998年,于家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泥河湾遗址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泥河湾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侯家窑遗址

侯家窑遗址位于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缘侯家窑村梨益沟西岸的断崖上,西邻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侯家窑遗址规模宏大,出土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极其丰富。石器类型复杂,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和数量较多的石球。石器中的许多类型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中可以见到。动物化石有鸵鸟、鼠兔、虎、野马、野驴、披毛犀、赤鹿、河套大角鹿、扭角羊、野猪等。其中以野马、披毛犀和羚羊化石数量最多。

侯家窑遗址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距今10万年前的人骨化石,包括顶骨、枕骨、臼齿和上颌骨,至少代表十几个男女的个体。侯家窑人顶骨化石脑壳很厚,可达1厘米以上,牙齿粗大,冠状沟纹和北京人具有相似之处,但头骨较进步,属北京人后裔。侯家窑遗址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重要遗址,为研究原始社会人类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以“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之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镇朔楼

镇朔楼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旧城的南北轴线上,又称鼓楼,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楼上原有漏刻、鼓角,明、清两代一直沿用,清乾隆、同治年间多次修缮。镇朔楼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通高25米,占地1052平方米。楼建于高8米的砖砌墩台上,台正中有拱形门廊,南北相通。楼体为二层,重檐布瓦绿琉璃瓦剪边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底层四周加建围廊,四面砖墙包砌,二层设平座,四面隔扇装修。上、下层分别施七踩、三踩斗拱各一遭。楼内置有一面高2.2、直径1.5米大鼓。上层檐下悬巨匾两块,南曰“镇朔楼”,为清乾隆六年(1741年)制;北曰“神京屏翰”,为清乾隆皇帝题写,“镇朔”、“屏翰”有保卫京师、边防之意。镇朔楼为目前河北省境内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鼓楼,同时该建筑用材规整讲究,做工细致,较典型地体现了明代官式手法。

1986年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宣化区人民政府共同拨款对镇朔楼进行了全面的落架大修。

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宣化城

宣化城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城唐代为武州文德县,五代、辽、金时期均为县、州、府所在地,元为宣德府城,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扩建,周长24里,开七门,东曰安定门,西名泰新门,南为昌平(拱极)门、宣德门和承安门,北为广灵门和高远门。明永乐年将宣德、承安、高远三门并窒,四面各留一门,建城楼、角楼各四座。宣化城明清两代兴修达11次之多,现北城墙、西城墙保存较完整。城上、城内现存有镇朔楼、清远楼、拱极楼、五龙壁、立化寺砖塔等古建筑。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