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山西清明节习俗

山西清明节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4-06-14

上坟扫墓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首诗虽然出自白居易之手,但任何一个人描绘山西清明景象时,都无法回避这些令人断魂的画面。

山西普遍称扫墓为上坟,人们到故去的亲人坟前供上果品点心,焚香烧纸,洒酒祭奠,还要往墓顶和墓周添些新土,铲除墓上杂草,象征为亲人修房,以防夏天雨大屋漏,山西民谣唱道:“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 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

祭奠亲人的凄切情景各地均同,但祭奠的细节却又各不相同。清明节上坟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山西北部多数地区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晋南一带,旧时各家上坟都在清明前十天就陆续开始,而在清明前一天或当日,则是集体在家庙(亦称“祠堂”)祭祀祖先,祭祀一般要在清明节中午十二时以前完毕。据说,十二时以后的时间是留给戏子、吹鼓手用的。扫墓时,一般只限男子,也有的地方男女同去。但在夏县一带,却有男子不上坟的习俗;晋中寿阳一带扫墓祭祖不在清明当日,而在前一两日,新媳妇祭祀婆家祖先和出嫁的闺女祭祀娘家祖先则在清明前三天。吕梁地区供品为自家蒸制的花馍、油糕。上坟时还用黄、绿、白纸裁成细条,挂在坟墓四角及树枝上,并留一部分压在坟墓顶上;太行山一带则是用白纸做成纸幡,插于墓顶,如若谁家坟地墓顶没有插白幡条,则被认为断子无后,断根亡苗。陵川一带则讲究扫墓时扫墓人要同去同归,一些人已经烧祭过了,其他亲友就不能再进墓地了;而大同、平遥等地,清明傍晚妇女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一时间,“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祭奠场面中有些情节生动具体且耐人寻味,晋西北的河曲等地,上坟要带酒肴,祭毕故人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中的介休等地,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晒干以后再食用,据说可以消灾祛病;晋南的许多地方,有的人家要在坟里栽葱,意为让祖先保佑后代聪明。新婚夫妇将豆芽埋于坟地四角,象征新媳妇已扎根婆家。上坟要将供献过的鸡蛋、花馍从坟头滚下,让小孩子争抢,以示子孙代代相传。祭毕返家时,拔一把麦苗,由年长的妇女剪一只红公鸡,鸡上系麦苗,吊于屋中楼板下,象征迹象苗旺。而晋南闻喜等地,上坟时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