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时令节气 > 三伏天和大小暑是一回事吗

三伏天和大小暑是一回事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4-08-27
三伏天和大小暑是一回事吗

三伏天和大小暑是一回事吗?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却涉及到了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以及天气、阴阳等诸多方面,经常容易被大家弄混。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其中的关系。

一、何为三伏天?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夏至阴生,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伏”由此得名。

伏天,因为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故也成为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约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地面每天吸热多,散热少,一天比一天热。

二、详说三伏天

1、三伏天的确立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记载时间。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形成诸如甲子、乙丑、丙寅、……,甲寅、乙卯、丙辰、……,等的组合,以此类推的结果,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六十花甲。

三伏天是这样子确定的:“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

而末伏,则是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之间的时间。因为两个庚日之间相差十天,所以头伏、末伏都是十天。

中伏,是指头伏和末伏之间的这段时间。也就是从夏至日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直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中伏,有时候是十天,有时候则可能是二十天。

2、入伏的日期,以及三伏天的天数

入伏的日期每年都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形。这是因为:

天干是10个,也就是说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而一年有365天(或闰年366天),不是10的整数倍。所以今年的今天是庚日,明年的今天就不一定是庚日。从而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导致了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而入伏天数每年也不尽相同,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就是40天。这种三伏天有的年份长,有的年份短的情形,都表现在中伏天数的不同上。

头伏和末伏的时间是确定的,每年都是十天。但中伏是根据头伏和末伏来确定的,中伏的天数就不那么固定了。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就为20天了。

三、三伏天和大小暑节气

很多朋友之所以会把三伏天和大小暑节气当成一回事,其实也是有其原因的。

24节气中的小暑、大暑,是表示夏季炎热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而每年三伏天的这段时间,正是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时节。也就难怪人们会这么认为了。比方说今年2012年,公历7月18日入伏,三伏天开始。而小暑节气是7月7日,7月22日大暑,伏天和大小暑时节有相当长的重合时间。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