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风异俗 > 探索非洲神秘仙女圈之谜

探索非洲神秘仙女圈之谜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3-05
探索非洲神秘仙女圈之谜

在非洲南部,从安哥拉经过纳米比亚荒漠草原,再一路延伸至南非的纳米比沙漠上,散布许多俗称“仙女圈”的神秘圆圈。“仙女圈”会不断形成,形成后的短时间内,高大的草会长在怪圈周围,更加凸显出裸露面积。然后又在多年后没有任何缘由地消失。直到今天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仙女圈”就像人脸上的雀斑一样。它们有的直径仅数米,而大的“仙女圈”直径超过20米。令人感到怪异的是,尽管“仙女圈”内部一点草也没有,其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小的平均可维持二十四年,大的圆圈则可维持七十五年之久。2012年,一位研究人员声称这些怪圈是“活的”,并发现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或消失,他也没有找到是因为昆虫或缺乏营养导致圆斑生产的证据。

仙女圈的形成拥有各种解释,包括认为它是由蚂蚁、白蚁,甚至是从地里渗透出导致杂草死亡的气体的杰作。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生物学家沃尔特·奇尔盖尔(WalterTschinkel)表示:“要说明具体原因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有很多假设,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2013年3月,德国汉堡大学的生物学家诺伯特·尤尔根斯(NorbertJuergens)宣称发现了仙女圈的白蚁理论证据。他在6年内四十多次赴当地研究,发现沙蚁Psammotermesallocerus殖民地几乎总是位于仙女圈的中央,在那里泥土潮湿度日益增加。他推断称白蚁以草根为食,杀死了吸取泥土水分的植物,随后在干旱季节吸取产生的圆形缺口里的水分,让草无法生长。

由于地表没有植物,雨天时土壤可吸收更多水份,且不会蒸发,聚集在地底下,形成类绿洲环境。土壤吸收到的水分会均匀散布,让多年生的草沿着圆圈外围长出来。白蚁不断吃掉圆圈内的草根,不让新植物破坏精心打造的生态圈,也使得这样生态圈能在干旱下维持数十年。

尤尔根斯表示,“白蚁能将沙漠变成绿洲,即使数百年干旱仍可让生命永久维持下去。”然而奇尔盖尔对这一理论持怀疑态度,他强调尤尔根斯混淆了因果关系。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南非开普敦大学的生物学家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Cramer)也认为白蚁理论不符合常理,白蚁为什么会导致如此大且均匀分布的圆圈的产生,这一理论并没有解释真正的原因。

2013年9月,克雷默和他的同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尼克·巴杰(NicholeBarger)搜集了仙女圈内外不同深度的泥土样本,分析里面的水和营养物质成分。最后,他们将这些信息以及气候数据,例如季节降雨量和温度,输入电脑模型里,得出这些仙女圈可能是植物之间地下资源竞争的自然结果。

该模型显示,植物之间的竞争导致了这种奇异现象的出现。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中,植物彼此竞争地下的资源,其中一些难以存活下来。在较弱的草枯死后,它的死亡促进了附近植物的生长。

于是,植物的间隙扩大,直到能够限制野草间竞争的尺度。但这些仙女圈没有出现在纳米比亚更西的地区,那里甚至更干燥,这暗示它们依赖于某种平衡——降雨不太多,但也不能太少。

由于这些圆斑地块仅出现在窄范围降雨区,而降水的短期变化可能导致了怪圈的出现或消失。当然这个解释还不完全。为了最后证明“元凶”是谁,他们还需要进入这些地块,研究仙女圈湿度和土壤化学等变量。但到目前为止,这个秘密还继续保持着…

科学家综合以上发现认为,产生仙女圈是植物之间的竞争,白蚁则是第二现象,它的作用是仙女圈的”维修工”,能够杀死在圈中央出现的草。

解释仙女圈现象的主要问题是解释那些怪圈的规则分布,它们的环状和大小。仙女圈的大小、占有土地的密度和程度都与可获得的资源量有关。如果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例如泥土营养和降水,那么仙女圈较小。这并不无道理,因为如果环境里已经有水和营养物质,那么较高的草不需要较大的资源蓄水池来存活。另一方面,如果泥土的水和营养物质较为匮乏,那么草需要较大的蓄水池维持自身。

南非学者曾提出另种假设,认为可能是沼气或其他毒素使得表面植物死亡。这些“仙女圈”是”地下烟囱”的出口,来自地底深处的有毒气体会从这里冒出,但目前还无人发现这种气体。

当地的辛巴族人(Himba)则认为没什么好解释的,这些圆圈圈是他们祖先“穆苦鲁”(Mukuru)留下来的,是“诸神的足迹”。

纳米布兰自然保护区的筹款活动对仙女圈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得到赞助的仙女圈都用陶瓷板做下标记,并记录其GPS坐标。在2013年之前的10年内,公园将这些仙女圈以每个5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生态旅游者。这些生态旅游者并没有真正得到这些仙女圈,他们只是收养这些仙女圈,就类似于人们”购买”恒星。每一个纳米比亚自然保护区出售的仙女圈都标记上出售时间,并给新的购买者提供仙女圈的经度和纬度,这样他们可以从谷歌地球上随时查看他们购买的仙女圈。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