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蒙古包的传统忌讳

蒙古包的传统忌讳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8-14
蒙古包的传统忌讳

与汉族相似,蒙古族也是礼仪之邦,到蒙古人家做客有许多规矩,要了解这些规矩,才能入乡随俗。

坠绳的忌讳

坠绳,就是栓在天窗正中用来固定蒙古包的拉绳。拉绳的带子夹在蒙古包东横木以北第四根哈那头上搭的乌尼里。坠绳先从套瑙和乌尼之间垂下弓形的一截儿,再将其端从乌尼旮旯里穿进去,在乌尼上打一个吉祥活扣掏出来。如果刮起大风,就可以把拉绳一下揪出来,固定在地上栓牢。

春秋季节刮起大风或羊角风的时候,用力把拉绳揪住,或者把他固定在外面北墙根的桩子上,可以防止蒙古包不被风刮走。在掖坠绳的时候,垂下来的部分长短要适当,一般以站起来不碰头、伸手能够着为好。蒙古人认为坠绳是保障蒙古包安宁、保存五畜福分的吉祥之物。没有坠绳的蒙古包不存在,没有坠绳就不能算蒙古包。出卖大畜的时候,要从鬃、尾、膝上拔一小撮毛拴在坠绳上,这就是要把牲畜的低福留在家里。出卖小畜的时候,女主人要用袍子的里襟擦它们的嘴,就是要把牲畜的低福留在里面的意思。

男方到女方家娶亲的时候,要把一庹长的缎哈达作为五畜的礼物,搭在对方的坠绳上。坠绳是一种家户生存、五畜繁衍的吉祥物,所以非常珍贵,外来人不能用手去摸。

毡门和顶毡的忌讳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这是蒙古包的三忌,因为毡包被认为是主人的象征,门是口,门槛是喉,踩门槛,就是踩主人的咽喉。踩了平民的门槛便败了时运,踩了可汗的门槛更是有辱国格。这种风俗自古就有。

禁止践踏门槛一事,蒙古汗国时期曾经有法律条文予以确认,踩了门槛很可能要吃棍棒之苦。

进别人家的时候,首先要撩毡门,跨过门槛进去。因为门槛是户家的象征。踩了可汗的门槛便有辱国格,踩了平民的门槛便败了时运。所以都特别忌讳,令行禁止。后来这种法令虽然成了形式,但不踩门槛一事,却因为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而流传下来。只有有意跟对方挑畔、侮辱对方的人,才故意踩着人家的门槛进家。

只有有意向对方挑衅、侮辱对方的人,才故意把坐骑拴在蒙古包上,踩着人家的门槛进家。客人进家时,也不能将马鞭、马绊、武器带进去。

经过门坎时最不好的征兆是出门时绊了一下,这预示着幸福会从蒙古包里跑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会马上返回屋里,从牛粪箱子中取一块干粪扔进火灶把火烧旺,这样才能化解不幸。

尊重主人的客人,不但脚不踩门槛,连毡门也不能从正中而入,而要轻轻地撩起祥云帘子,从毡门的东面进去。把右手向上摊开,用手指头肚而触一下门头,才能进去。这样做的用意是祝福这家太平吉祥。

平时为了尊重门户,不但脚不踩门槛,手不抓门头,连顶毡也不能随便触动。在苏尼特嘎林达尔台吉的传说中,就写着“不可触动顶毡、灶台、有顶的帽子”等字句。蒙古包的帽子就是顶毡,所以不许随便触动。早晨拉顶毡的时候,用右手拉住顶毡带子,从胸前转一圈(顺时针)转到西面拉开。晚上盖顶毡的时候,用右手在胸前转一圈,拉回到东面。顶毡晚上盖住,白天揭开。白天只有刮风下雨才盖上顶毡。平素晴天丽日,忌讳盖上顶毡。只有家里死了人,才把顶毡盖上,或者把顶毡的三角向天窗垂下来。

在很多蒙古族的文艺作品中,都有关于“摧毁门”、“劈开门”的描述,在蒙古族的文化里“门”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种圣物,它不仅仅是建筑的设施,而是升华成了一个部族的象征。

灶火的忌讳

蒙古人最尊重灶火,把它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来家作客的人,别说踩进灶火的木框里,就是木框本身也不能踩。前后出入的时候,要把袍襟撩起,生怕扫住灶火的木框(火撑外面的木圈)。支火撑、坐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倾斜。还忌讳向灶火洒水、吐痰、扔脏物,不能在灶火的木框上磕烟袋,火撑上更不能磕烟袋。更忌讳向灶火伸腿,把腿伸到火撑上烤火。不能把刀子等刃具朝着灶火放置。要把剪子、切刀装进毡口袋里,夹在蒙古包的衬毡缝里。忌讳用刀刃捅火、用刀刃翻火、用刀子从锅里扎肉吃、用刀子在锅里翻肉。

尊敬灶火的起因,可以从几方面解释。考察灶火(香火——-高勒木德)一词的古义,指祖先留传下来的家庭用火,高勒木德一词的含义,是指主要的木头、柱子、横梁等。与此相关,我们的祖先曾经供奉过火神与祖先的灵魂,这就是尊重火的历史原因。我们的祖先不仅很早就回用火,而且差不多同时就开始祭火。

从祭火的祝赞词中可以看到,蒙古人祭火是成吉思汗留传下来的习俗。某一家的香火总是由那家的季子继承,尊敬那一家的香火实际上就是尊重那家的主人。

无论是开车还是骑马,走到蒙古包跟前的时候,一定要放慢速度,离蒙古包还有一段距离就要停下来,不得将车直接停到包门口,也不得将马拴在蒙古包上。

牛粪在旁人看来是污秽之物,但却在蒙古人眼里却是最好的燃料。人不能坐在牛粪筐上,也不能跨越牛粪箱子,进出时要把袍子撩起,不要让袍边扫着牛粪箱子。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