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福建清流赖坊的传统庙会

福建清流赖坊的传统庙会

作者:上官新来源:网络2020-04-05
福建清流赖坊的传统庙会

赖坊人的传统庙会

官坊庙会

官坊庙会,从正月十一至十五日紧密地将元宵结合在一起为期五天,在这五天里全村必须斋戒。若执办当年“上元福首”的家庭,全家斋戒时间还要提前2一3天。斋戒就是对欧阳真仙的虔诚。

“福首”是官坊庙会的重头戏,全力支撑着五日五夜的庙会活动。福首的领头叫总甲,庙会前夕要执行三大任务。首先,为祥和地迎接欧阳真仙进村要带领十二个福首班成员清理小溪、大圳,清扫主街和祖屋厅及大坪。其次,检查仙公所经过的路线,各家各户门前卫生。第三,要出榜文在庙会期间的约法三章,做到三不准:不准赌博、不准借事生非打群架,不准酗酒闹事,违约轻者罚高升炮1000响,重者送当地政府论处。

十一日,上至连城长汀、下至沙芜、梦溪的客人,以及邻乡的亲朋好友成群结队来到官坊。

十点总甲召集福首班成员及大锣大鼓,铜锣金鼓,本村锣鼓及喇叭唤呐鼓手一共数十人齐集在祖屋厅,大铣一响,抬着旗蟠扛着香案来到大丰山脚下庵接欧阳真仙和赵大元帅。

十一点仙公进村,各家各户将已准备好的长串花炮或摆在欧阳真仙面前或放在仙公两侧点燃鸣放,所到村口或路边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三两千响花炮焰火、大闹天空。刹时炮声唯唯、硝烟弥漫,锣鼓喧天、喇叭鸣放,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上村口到大桥头不到五百米整整走了一个小时。

下午两点半,各村各屋各房族装好的花棚故事齐集在大桥头,这时欧阳真仙从大桥头向祖屋厅进发,通过新屋坪、街上、壳鼓坪,家家户户门前都将准备好千响花炮拦舆鸣放,好不容易才到祖屋厅。花棚游了一圈,全集在新屋坪等候仙公再向溪边、关扩游来,然而全村主要户落的长炮也基本告一段落,花棚再游了两圈便扛到自己房族的寿星家拜年。仙公游到第三圈就扛到水口的案上拜塔。此塔号主要是记述欧阳世清结庐大丰山,成长修炼,除妖去病,造福村民的功德总结,以此作为纪念。拜后即回祖屋厅。

此时祖屋厅,热闹非凡,全村男女老少及外来客人将厅前数百平方的长坪挤个水泄不通,他们在等待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游戏抢酒及抡草包。

突然,大铳一响,仙公人祖屋,老人小孩挤向福首班的酒海抢酒,有的用碗斟酒喝,有的直接张嘴对准壶嚎饮,有的没有喝到酒倒让壶中酒淋了身,洒了满脸。青年小伙饮完酒后就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组成几个小组在坪中抢起了草包。开始时还不打紧,步子跨得不大,逐步加大了步伐,一会儿推向左边,一会儿推向右边,一会儿整组人躺在地,一会儿爬起来推得更凶。笑声、加油声、声声人耳,他们有时迈向人群挤来拥去。在旁看热闹的,只要稍不注意,随时都有被他们推倒的可能。为什么全村的大人小孩都积极参与这一传统游戏呢?据说“饮了仙公面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抢个烂饭单,平安清吉,发财又消灾”。故何乐而不为呢?

晚上七点,各房各族,各灯会准备好的龙、狮、象花灯及家家装的小红灯、莲碗灯组成长龙大阵,一帮锣鼓一条龙、一组乐队跟盏灯,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一帮跟一帮,一阵接一阵,衔接近半个村,这时街上鼓手水尾庵的大戏,天星坪的电影,福首班的灯笼、祖房厅出游的仙公,使整个官坊沸腾起来了。

仙公出游大锣大鼓开道,喇叭唤呐跟随,福首班游三圈大宫,开始游到新屋坪,几帮鼓手对台,鞭炮助阵,戏台上演穆桂英挂帅,博得全场喝采,这一夜正常年景要闹到凌晨一、二点,大家才陆续散去。此时福首班,仍然扛起香案、敲起大锣、打起大鼓、提着灯笼再游两圈然后到上元福首家饮夜酒,直到天亮。

十二日下午三时开始游仙公花棚,节目与十一基本相同,只是外来人基本上走了,看热闹的大多是自己村里人。游完花棚后仍然在祖屋厅抢酒抢草包。邻村流传一句顺溜:“官坊人不怕丑,年刚过就抢酒;官坊人不怕歪,天刚光就抢烂饭单。”

十三,仙公上天宝寨观睡佛,并在天宝寨过夜。

十四日凌晨零点,祖屋厅仙公过屋。所谓过屋,就是仙公由长房祖屋扛到二房祖屋。次年二房祖屋到长房祖屋如轮回叫仙公过屋,此时各家的火把,把整个厅坪照得透亮。每家每户备有的千响花炮点燃后抛向仙公必经的上空,仙公必须由此花炮林中穿过,说来也怪,那么多人扛仙公穿炮林都没有发现有人被烧伤,也没有发现有人衣服被烧焦。

仙公过屋后就开始做酿。这场酿叫满筵酿。自十四夜开始至十五夜零点结束。十六日开斋戒,官坊会期宣告结束。

赖坊庙会

正月十八到廿是赖坊(庙)会期。十八这天赖安赖武人山人海,赖坊村地处官坊南山之中心,况历来好日不是逢八就是逢九,正好遇上会期,这不仅官坊、南山的村人齐聚在赖坊,南面的连城、长汀、李家、灵地,北面余朋梦里以及周边的乡镇的人都会象潮水般的涌来。

这天十二时欧阳真仙、赵大元帅及赖坊本村民所崇拜的几位尊神,由祖庙出发向新庵坪游来,各房各自然村所装的花棚故事齐集在新庵坪沿溪上至朱文庙经大街到镇安门一路同样是鸣锣开通,蟠旗抬展,每棚花棚后面都跟着自己的锣鼓琴箫,仙公后面喇叭阵阵。所经之处,三五千上万响的花炮迎放,几处居家密集之地足足要半个小时才能经过,迎第一圈以最快速度都要三个小时,所以他们出游时间要安排在中午十二点开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游第二圈时路线突然从新庵坪过桥向大公路直上赖安桥,原因是自改革开放后很多农户搬迁到村外的公路两旁,现在整条街面十分繁华,加上乡政府及机关各单位和农贸市场都设在这里,所以这里已是繁荣的商业大街,阳仙公经过这里时的热闹场面远远超过老街。

约至三时新庵坪的青狮、黄狮、红狮三狮会集,戏台坪赖坊新公汉戏团、朱文庙的傀儡戏(即木偶戏)相继开场,外来赴会的人群兴高采烈,不知看哪一场才好,只得赶进赶出,一会儿在新庵坪看舞狮,一会儿又到朱文庙看木偶戏。整个下午赶来走去。

晚上精彩的龙灯格外招引客人。麒麟狮子、长龙短灯、大小花灯连成长串,阵阵锣声鼓声、吸呐琴胡声随着彩灯人潮而来。此时一座似轿非轿的大花灯朝朱文庙前大街而来,定神一看,外形貌似四方大轿但比它要高得多、大得多,如此庞大的灯内有小灯三百余盏,底层人可藏在里面操作灯内所有信息,灯全点亮后,只要装在灯内的齿轮启动,大花灯上就会有一幕幕传奇故事的图象展现在众人眼前。如,“八仙过海”、“韩信拜帅”、“岳母刺字”、“关公斩貂”、““金陵十二钗”、“三打白骨精”等,看得人眼花燎乱。

不要小看这盏灯,据说这座大花灯可容纳古典故事100多个,灯上的人物做得十公精美。打起架来活灵活现,如,灯上的哪吁踏着风火轮飞来飞去逗得龙王怒气冲天。据说这样的花灯不要说本县各乡镇没有,就是汀州八县也极为少见,这是赖坊的特色,这盏大花灯近年稍有改进,由原来人扛改为人推,将原来的油盏小灯改为电灯,电灯用几个蓄电池充电后,光彩夺目,展示了赖坊人聪明才智和超人的胆识。

很久以前赖坊就有山塘、溪边之分。据说有一年,赖坊儒士们重议如何将庙会办得更精采些,认为晚上已有自己特色的大花灯,白天也要有新颖的亮点出现。故打算装一辆大船和一乘大轿。山塘就装条大船,溪边就装一顶大轿。这一倡议得到了当时会首们的赞赏和支持。消息一传开。这场庙会的热闹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十八这天,邻近各乡各堡及周边邻县上至连城、长汀、宁化下至永安安砂,成千上万的客人都涌向赖坊。当时农村并不宽裕,农民生活拮据,各家各户从早到晚接待客人的苦和累暂且不说。自己多年省吃俭用余下一点积蓄也全部打发光了。村里人十有八九不满意,怨埋会首和那些儒士。会期结束了,廿一那天早上在新庵坪、戏台坪、朱文庙、镇安门等重要场所出现了同样的纸条上面写着两句顺口溜:“山塘无钱装条船,溪边折博装顶烂轿壳”“大船大轿大花灯,闹得赖坊家家空。”以讽刺当时会首和赖坊的儒家学士招引外客出风头,搞过头。

南山庙会

二月初八至初十是南山人的节日。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山一带只有林家一姓。不知什么时候发生了一场战乱,村里人在逃荒逃匪之时,将一不满周岁的小孩丢落他乡,被当时一位姓马的员外捡去,在小孩胸前发现一张字条,留有小孩出生时间和地点,无其他留言。小孩长大后,聪明过人,上京赴考一举得中,在光宗耀祖之时,其父忧忧不乐,儿问父何故。父亲将他来历表明,并将当时的字条取出给他看,说明原委。后遵父旨意到南山寻根。

一日,寻至南山,经众人及其生父母回忆,确认是十八年前由于逃匪在某地丢失,生父母身边还有他的同胞弟弟。两人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一个书生出身,一个耕田务农,但像貌言谈举止十分相像。再拿出当年字迹对照,进一步证明他们是双胞胎兄弟。父母兄弟合家团圆,这天正是二月初八。为报答抚养的养父,南山存着林、马二姓,后来子孙昌盛世代繁衍,就将此全家团圆之日定为纪念日,也就逐步演化为庙会会期。

二月初八虽然从季节上已是惊蛰过后、春分将至,正处春耕时节,但庙会的节日气氛盛浓,除上所述的场面热闹之外,该村的花棚故事风格独特。除正常装三人坐的花棚之外,还穿插很多棚像东北式的二人转。外观上看十分惊险,整个人的主座大大地偏离了花棚的重心,小演员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摔下来。其实不然,看这位小演员笑容满面,在上面还可做一些与故事有关的动作。这叫铁枝花棚,唯南山村盛行。

这些花棚来自东山姚家的各个自然村。近的六、七华里,远的十余里。翻山越岭扛到南山,足见其诚心。

初八下午是阳仙公、赵大元帅及本村庙里菩萨的迎游活动,十余棚别开生面的花棚迎游队伍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花棚游完后,阳仙公也人祖庙、案下长坪,青年男女齐集在那里等待着扛仙公轿搓。林马两姓人家每年今天都要在这里抢轿搓,谁胜谁家就人丁兴旺洪福齐天。阵阵的欢声笑语都在鼓舞激励自己的亲人加油!至此,人们也送了一句顺口溜:“南山东山不怕歪,林马两姓年年起来抢轿槎。”

笔者多年亲睹本乡庙会。它充分展示当地风土人情,但在破“四旧”时曾停止过,改革开放后,山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的庙会活动已注人了新的文化内涵,增加了灯谜竞猜、书法展、歌咏晚会等传承文明、弘扬时代新风、崇尚科学的主题,使地方文化习俗丰富多彩。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