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福建莆田黄石惠洋十音

福建莆田黄石惠洋十音

作者:朱珊玉来源:网络2020-03-12
福建莆田黄石惠洋十音

莆田“十音”,古称“十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乐,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在莆田,十音分为“武十音”和“文十音”, 黄石镇惠洋便是莆田武十音的发源地,惠洋十音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一、惠洋十音的历史渊源

惠洋十音源于唐,形成于宋,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据记载,丝竹之技在唐代就传入兴化地区,当时莆仙民间音乐、歌舞就已非常盛行。

宋代的莆仙文化发达、科举鼎盛,许多人在外居官,他们有的喜好歌舞,有的擅长音律,年老回乡多居家自娱,据《宋史》记载,“蔡筱作燕乐三十四册”。

明嘉靖年间(1522-1566),莆田黄石镇重新在后洙村、东洙村分别建造“北辰宫”和“谷城宫”,并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举行游神行傩,吸引莆田、仙游、惠安、福清、平潭等各县善男信女前来膜拜请香。为此,至今还流传着“后洋十音独占北辰宫首席”的故事,惠洋十音独占鳌头,“首席”的殊荣世袭相传。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莆田县各戏班与民间联合举办“王母十番大赛会”,参赛的十番班曾多达169个。

1937年,莆田民间著名“十番”名师郑天飞与其子郑焕仁等10人曾远赴台湾进行莆仙“十番”民间艺术交流,至今莆仙“十番”在台湾仍广为流传。

莆田十音以惠洋十音最为经典。建国以来,惠洋十音在各类省市级音乐艺术展示和文艺调演中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1988年和199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部专家和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在欣赏了惠洋十音演奏后,分别以“闽中雅乐”、“太古遗音”和“古韵风骚”等盛赞它,称之为中华民间音乐艺术的一大瑰宝。

二、惠洋十音乐队的组合形式

(一)惠洋十音乐队的编制

惠洋十音乐队通常由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部分组成:

吹管乐器:曲笛(2-6)两把;

拉弦乐器:四胡(2-6)、尺胡(5-2)、老胡(1-5)共5把;

弹弦乐器:单弦八角琴(5)一把;单线三弦(5)一把;

打击乐器:云锣一付。

(二)惠洋十音的基本演奏形式

惠洋十音以四胡为主奏乐器,有坐奏和行奏两种演奏形式。

1、坐奏:坐奏的形式没有严格限定,最常见的是八字形排列。

2、行奏:行奏的队形有固定的排列,演奏者每两人一行。如果是晚间行奏,外加两个儿童提灯引路。其演奏队形如下:

○灯 ○云锣 ○曲笛 ○尺胡 ○尺胡 ○小三弦←-------○架旦(化妆的旦角)○灯 ○四胡 ○曲笛 ○尺胡 ○佬胡 ○八角琴

三、惠洋十音的乐谱和代表曲目

(一)乐谱

惠洋十音至今沿袭古曲调音符,采用传统工尺谱字,有“合、四、乙、上、尺、工、还、六、五”等九个音符。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把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来,一些曲目也被翻译成简谱。

(二)代表曲目

十音的曲目丰富多彩,据记载,曲目有大牌360题、小牌720题之称。最具特色的有《古台序》、《桂陶令》、《北台妆》;其次是《荔枝楼》、《孟道・风入松》、《鹧鸪天》(俗称“风和子”)。

四、惠洋十音在民间的广泛应用

(一)惠洋十音的演出类型

莆田惠洋十音既有江南丝竹的音乐艺术风格,又有北方粗犷的音乐特征。除了纯粹的十音演奏外,它还与莆田民间的八乐、大鼓吹结合起来形成大型的节目,主要有三种类型:

1、十音演奏:包括吹、拉、弹、唱;

2、十音八乐:以十音为后台,八乐为前台,用鼓、钹、锣等八项打击乐配合前台女声合唱;

3、组合演奏:以十音配合打击乐器及大鼓吹演奏。

(二)惠洋十音乐队的成员组成及其应用场合

1、惠洋十音乐队的成员组成

过去的十音乐队是一种业余或半职业性的民间音乐社团,成员大多数为自由职业者,也有一些退休返乡人员及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村民。

2、十音音乐的应用场合

莆田十音演奏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在莆田社会活动及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是民俗活动:如寺宫、社、庙、祠的开光、告竣,菩萨诞辰忌日;二是婚娶、寿诞、新屋落成、节日庆贺等。

据统计,莆田现有十音艺术表演队1200多支,表演队伍非常庞大。惠洋十音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传统音乐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