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建筑文化 > 福建福州仓山区螺洲镇陈氏五楼

福建福州仓山区螺洲镇陈氏五楼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4-13
福建福州仓山区螺洲镇陈氏五楼

陈氏五楼,是陈宝琛故居,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流水角江边,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末代帝师陈宝琛回乡后所建。有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总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和最大的私人藏书楼。

陈氏五楼,也称"陈宝琛故居",是清代进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山西巡抚、宣统帝溥仪的太傅、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的陈宝琛遭贬回乡开始兴建的,至民国初竣工。

从仓山区的白湖亭坐3路公交车直达终点站(螺洲站),下车后往回走,从螺洲镇政府进去便可以看到。“陈宝琛故居”牌匾,是由福建籍书法家陈奋武题写。

五座楼都有个动听的名字,按建筑时间先后依次是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总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集南方私家园林意味和北方庭院风格于一体,整组建筑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和最大的私人藏书楼。

这里曾收藏过大量的清代御赐图书和民间善本、金石碑刻和书画墨宝。由于年久失修,风雨洪水侵蚀,陈氏五楼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倒塌。

赐书楼

在后门埕,店前村江边原有一座赐书轩,为陈宝琛曾祖父陈若霖珍藏皇帝御书之所,由书法家翁方纲题匾。

陈宝琛在后门埕建造新楼,将赐书轩藏书及匾移此,名曰赐书楼。楼为木构,双层,面阔八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楼前一幢面阔三间平屋,系陈宝琛出生地。

沧趣楼

沧趣楼,在赐书楼右后侧,系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陈自述:"余年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楼为土木结构,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楼前有鱼池、假山、凉亭,具有庭园风貌。回廊墙上原嵌有五方唐代墓志,"文化大革命"中散失。1984年找到《贤力毗伽公主墓志》、《裴成章墓志》、《张安生墓志》三方,由郊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李仁德墓志》、《曹夫人墓志铭》两方仍下落不明。

还读楼

还读楼,在赐书楼后侧,取陶潜"时还读我书"句之意,为陈宝琛藏书之处。楼为木构,双层,面阔四间,进深五间,单檐悬山顶。楼边有株高10米玉兰树。

晞楼

晞楼,位于还读楼和北望楼之间,坐西向东,以迎朝晖。楼为木构,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与还读楼间有阳台,为陈宝琛乘凉赏月之所。

北望楼

北望楼,在沧趣楼左前侧,于清廷帝制结束后建成,取名"北望",以示"思君",内原悬挂溥仪像及陈列祭器等物。北望分前后二楼,中间隔一天井,均双层,单檐歇山顶。前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建筑精巧,俗称"小姐楼"。

2005年,省、市和仓山区各级政府投入186万元资金开始陈氏五楼一期修复工程,对赐书楼以北的沧趣楼、北望楼、还读楼、晞楼及铁石轩、叠廊进行全面修复,至2006年5月竣工。

2008年,各级政府又投资625万元开始陈氏五楼二期修复工程,对2052平方米的赐书楼进行修复,2010年初竣工,目前已对外开放。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