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时令节气 文章列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 我国各地在立夏当日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立夏吃蛋,虽然各地说法不一,但总体上
立春之日,徐州俗称为“打春”。“打春”的叫法,则源于迎春的仪式。徐州习俗,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仪式”。晨光熹微时,一牧童打扮的少年(俗称为“放牛小”)头扎“冲天杵”小辫,身穿蓝色小褂,左手执一
冬至是绍兴民间一年中的大节,谚称“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们一直是把它当作另一个新年来过的。《嘉泰会稽志》称其节“大略如正旦而差简”,且诸多事情皆以冬至为起点。农历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后106天为准,谓
立春在每年的2月3、4日或5日。合肥民间在立春日,时兴吃春面、春卷等应时食品。春面多家庭自制,即将面粉加水和均匀后揉成面团,再用圆木擀成薄面皮,然后切成细细的面条,下锅煮熟后盛起,多加葱花、蒜末
冬至(今年冬至为公历12月22日即明天)作为一个节气,作为一个节日,在巴里坤是深受重视的。其表达方式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祭奠,一方面是生活化的警示。祭奠的方式是立冰碑;生活化的警示,是每家每户吃杏皮饭。
12月22日,冬至节气至。民俗专家表示,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的人们一直
冬至,即“冬月长至”的意思。从这天开始,白天渐渐地长了。 在古代岁时中,冬至被当作重大节日,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 冬至这一天,皇帝要亲自举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进表朝贺,所有礼仪一如年禧。
冬至是24个节气之一,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短至。” 每年仲冬之月的冬至日,这一天日昼在一年四季中最短,所以又将“冬至”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习俗各处不同。冬至在福州算是一个小节日,冬至在福州被俗定为“冬节”“团圆节”,有“冬至大如年”一说。那么福州的“冬节”要怎么过? 旧时,人们在此节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
立秋,二十四节气名,是秋季的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八月七日或八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擎也,物于此而擎敛也。”俗话讲:“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是时,黄河流域出现“
立秋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酷热与凉爽两种天气的分界线,因此对它非常重视。 在河洛一带,民间早有立秋迎秋之俗,封建帝王也不例外。周朝时,逢立秋之日,天子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
腊八这一天,富平农家喜欢酿酒,名曰“腊脚”; 长安古风里,这一天煮肉糜,抛撒在花木上,谓之“不歇枝”; 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这天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 凤翔一带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
进了腊月,推碾推磨;过了腊八,就到年下。在以前生活条件落后的时候,一进了腊月门儿,家家户户都忙着推石碾、推石磨。推碾推磨的主要任务就是碾谷子、磨米面,为了摊煎饼、蒸干粮,也就是“办年”(筹备过年)。在
每年农历的12月8日为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正值隆冬季节,天气寒冷,因此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 腊八节的来历 把每年的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有以下三
腊月初八,简称“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
习惯上,人们称十二月为腊月,腊八节就是典型的体现。为什么要将十二月叫做腊月呢? 中国传统的月份是以地支表示的 其实,不仅是十二月叫腊月,阴历的各个月份也都有不同的称谓。这与我国传统的纪元法有关。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对此,专家指出,霜降饮食调养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
大雪节气的寒、暖、风、雪等异常天气现象的出现,均对未来的天气有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
立冬为农历十月,阳历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我国以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是建始;冬,终也,万物收藏。立冬后46天,“中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小满节气的习俗 小满旧俗:抢水与祭车神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
节气是一种根据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
大雪时节,我国北方患感冒人较多,如能服点大雪顺安养生汤,对抵抗寒邪袭之体表、口鼻很有益处。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在大雪前中后三天的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食用大雪养生汤。具体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节气因此得名。 农耕社会,一切围绕着农耕这个中心来进行。与农事相关的谷雨节气,自然就显得非常重要。 每到谷雨时节,布谷鸟的叫声格外清脆,一声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代要解决吃饭问题,只能靠农耕。而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氾胜之书·耕作篇》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趣时”就是掌握农时的意思。农字的繁体字“農”中的“辰”,就正是“时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1、吃冰
每年的1月20日或1月21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度。《三礼义宗》言:“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
每年12月7日或8日为大雪,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此时因天气寒冷,寒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
每年公历的9月7日或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
每年7月23日或24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暑,是炎热的意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小麦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为“芒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为谷雨,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意思是说谷
首页 上一页 [ 第9页/共10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