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族节日 > 客家花朝节

客家花朝节

作者:客家阿哥 小米来源:网络2018-12-04
客家花朝节

农历二月十五为客家花朝节。

花朝节在唐宋时期是民间岁时八大节日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唐代花朝定为农历二月十五,北宋花朝则各地不一,以东京(今河南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花朝日为农历二月十二,洛阳地区更将花朝日提前到二月二,与社日同期。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有:“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而南宋以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则仍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梦粱录》载曰:“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到明清时期,则北方一般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多以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三为花朝。传统客家地区一直传承南宋遗风,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日。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春秋的《陶朱公书》:“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风土记》言:“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客家花朝日妇女老幼其乐融融擂擂茶情景

花神庙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一带以及四川盆地,旧时吴越花农家通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每到百花生日,农人们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由十二伶优分别扮演每年十二月各月花神故事。由上面所引述朱熹诗句,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丰富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客家地区亦有花神庙,如赣南瑞金花神庙,但其庙会却在农历六月六。

历史上,各地花朝节主要民俗活动有游春扑蝶、种花挑菜、晒种祈丰、作百花糕等。

唐宋之时,人们在花朝日必定要种花于庭下、院中或田园、路旁。所谓“挑菜”就是挖野菜,花朝日正是白蒿、荠菜最鲜嫩的时候,因此《诗经》时代即有了“采薇采薇,薇亦柔止”的浪漫。

“扑蝶”的民俗寓意在于祝贺百花生日。扑蝶会习俗还一直传承到明代,形成为一个风靡全国的节日活动。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为官南安府(今赣南大余、南康、上犹等地)时有诗云:“妒花风雨怕难消,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花醉,却言明日是花朝。”诗句描写的就是明代花朝节扑蝶的情景。

荼靡花神吴淑姬(左)海棠花神孙道绚(右)

赣南、闽西等地客家的“扑蝶会”,后来演变成为更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朝嫁女、爆米花、吃擂茶、做花朝丸、烧花灯等民俗。

在客家地区,花朝节亦称花朝日,乃百花仙子、十二月花神生日,是一个难得的黄道吉日。客家民间相信是日成婚的男女,必然得到花神、花仙们的眷顾和保佑,不仅可以白头到老,更能够百子千孙,因此旧时客家多择是日嫁女、成婚,取“花好月圆”之吉兆。客家素有童养媳、等郎妹等婚姻习俗,因此往往嫁女、娶亲同是一家,为节省开支,选花朝日“圆房”的就更加常见了。清光绪二十九年《于都县志》载当时花朝习俗曰:“贫不能为酒食召乡党、僚友者,于是日草次结婚。”

闽赣毗邻的宁化、清流、石城、宁都等地的客家人,有花朝日用糯米爆禾泡(米花)之俗,以示丰登大熟之吉。此外,妇女们则老幼咸集擂擂茶、吃擂茶。客家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盐茶衍变而成。客家擂茶的制作工艺很是精湛,擂茶的主要原料为芝麻,再按一定的比例配上花生、黄豆、茶叶、生姜、茴香、八角、茶油、食盐、薄荷,放在客家人特有的擂钵中用擂棒捣之。擂棒也很讲究,得用山苍子树做君子臼。因山苍子树味辛辣,有顺气、驱寒、发散之功能,是治感冒良药,也是擂茶的好作料,制作者就用这种特殊木杵原料擂成茶泥。

客家花朝节喝擂茶

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遣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即擂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喝擂茶时,先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或大盆里,等要喝时,把滚烫的开水往里一冲,用擂棒搅拌稍许便成了擂茶。此时,一股清香随着袅袅升腾的热气充满屋宇。呷上一口,有茶叶的甘味,有芝麻、花生、豆子的混合香味,也有生姜的辣味。除此之外,细细品后,还会感觉到茴香、八角、薄荷等味道,可称得上是一种复合型的浓烈多味茶。

据张仁藩、张桃《石碧客家习俗风情》一文描述,按客家风俗,说花朝日乃是天女散花的日子。妇女不论尊卑,一律休息,处理私事,但不能做针线活。女孩子穿耳环孔,少妇祈求子嗣于吉祥菩萨、送子观音和花公花母,并互请吃“花朝丸”。(按“石碧”即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客家“花朝丸”其实就是今天的“珍珠糯米丸”,是一种用糯米包裹清蒸而成的猪肉丸子。猪肉杂以姜葱等香料以及冬笋、香菇等用手工剁碎,再加调料。将肉末捏成丸子,然后轻轻滚动,将珍珠似的糯米沾满了肉丸,就摆到蒸笼用细火慢慢蒸熟。肉丸出笼后,再将一片片艳红的花瓣摆放在丸子上。

麒麟送子版画

赣南宁都客家花朝日夜晚还有“烧花灯”的节庆习俗。

头年结婚的客家新妇,由娘家和内亲送来的麒麟灯,要在花朝日晚上烧化,而同时送来的观音送子灯则要到该新妇诞生子女后的次年花朝节晚上才烧去。麒麟灯、观音送子灯都是赣南客家,尤其是宁都客家添丁的吉兆,故娘家、亲戚正月送灯,必定少不了麒麟灯和观音送子灯。

麒麟送子是客家人千古流传不息的神话,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社会文明如何进步,客家人总是坚信灵异的麒麟能够为自己的家族送来男丁,于是麒麟崇拜根深蒂固。

麒麟灯一般供奉在祠堂里,或摆放在家中厅堂神案桌旁。花朝日烧灯前,需秉烛焚香、供奉祭品,在祖先、众神面前虔诚祈祷,表述求子的心愿。烧化麒麟灯的时间是夜晚,先在庭院或禾坪将花灯点燃,同时当天祭拜。当麒麟灯化作了灰烬,则将灰烬收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送往河边,慢慢倒入河水中。

观音送子花灯是在普通客家花灯的基础上,描绘观音送子图像,以及装饰莲花、柳枝等观音法器。在客家新妇诞生麟儿之后才燃化观音送子灯,显然是赣南客家对观音娘娘大恩大德的一种“完神”。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