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时令节气 > 俗话“春捂”有道理

俗话“春捂”有道理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2-08
俗话“春捂”有道理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病。”

有谚语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都是说的“春捂”。只有正确“春捂”才能达到“不生病”的目的。

“春捂”符合养生之道

我们常说的“春捂秋冻”是有科学道理的,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

所谓“春捂”,其含义是指在立春之后,不要着急脱掉厚厚的棉衣而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人体经过寒冬之后,在冬天后衣服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抗病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早春时节记得千万不要匆忙脱衣,而应该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地减。此外,冬天盖的被褥也不应该马上换成春天的薄被子,而应该按照“春捂”之道,渐进换薄。

“春捂”要注重“下厚上薄”

“春捂”并非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头部和上半身位置属阳,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较强,不需要作为“捂”的重点。而下半身位置属阴,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差,也就成为“捂”的重点。尤其是人们的双脚更应该捂。因此,“春捂”应该重点做好双脚和双腿的保暖,厚被和后袜不应过早减去。应该坚持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春捂”应该“下厚上薄”还因为寒气都是由下而上侵入人体,尤其是爱美女性不要过早换上轻薄的裙装,否则,裸露的脚趾、踝关节、膝关节易感到酸胀、沉重,关节僵直,严重的还可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妇科病等。

“春捂”捂不捂看天气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就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面对“孩儿脸”似得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专家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作为“捂”与“不捂”的分界线。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另外,“捂”着的衣服随着气温的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才能适应。减得过快可能冻出病来。

“春捂”勿忘开窗通风

“春捂”并不表示在家里要成天关闭门窗,每天开窗通风是非常必要的。

大多数家庭都喜欢在早晨打开窗户通一会儿气,而后就一天门窗紧闭,这样不好。至少要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对居室进行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家庭更不能一天24小时门窗紧闭。完全依靠空调的换气功能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不行的。每天换气不得少于三次,每次不得少于10分钟。

另外,通风换气还有选择适当的时机,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开窗换气,否则室外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人体健康不利。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