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族节日 > 壮族卜隆古歌节

壮族卜隆古歌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1-30
壮族卜隆古歌节

“卜隆”(地方壮语系译音)是盛大、兴盛、深远的意思,得名于乐业县一带的壮族对榕树的崇拜。“卜隆”古歌是产生于明代、流行于桂西北壮族地区的一种民歌载体,具有400多年历史。

壮族分为很多支系,而卜隆则是壮族的支系之一,在这个支系已传承了400多年的古歌。卜隆古歌是桂西北部分壮族地区的一种民歌载体,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据了解,乐业县的壮族卜隆古歌主要流行于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甘田镇、同乐镇以及邻县的凌云加尤镇、玉洪乡、天峨县的更新乡、六排乡和凤山县的更沙乡、金牙乡等壮族村寨。其特点是以山歌的形式进行叙述大自然的形成、人类的存在、生活生产劳作过程、谈婚论嫁、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等。

为了使这一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当地通过编撰卜隆古歌书籍、建立传承基地、举办大型活动、文化进校园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壮族卜隆、了解卜隆古歌。除此之外,当地还形成了一种“卜隆古歌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通过老一辈人传唱,使年轻人爱上卜隆古歌。

唱山歌着盛装,也是卜隆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重大节庆活动,卜隆人都喜欢穿着他们自己制作的土布衣。尤其在卜隆节这一天,穿上靓丽的卜隆服饰更是必不可少。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竹林丛丛,在这里新化镇磨里村,上演了一场热闹非凡的首届卜隆古歌活动。来自周边凌云加尤、玉洪,天峨更新、六排和凤山更沙、金牙以及贵州省的望谟、罗甸等壮族村寨村民穿着不同的壮族服装挤满了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盛为壮观。村民们心怀喜悦,有说有笑,急切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始,亲身体会壮族远古生活的习俗。

几十台的壮族卜隆土布制作机映入人们的眼帘。壮族卜隆土布制作展现了壮族卜隆的聪明和智慧。几百年来,这一手工技艺一直在卜隆漫长的生产生活中生存,一直保留着原始的工具、原始材料以及原始的制作方法,是目前壮族卜隆保护和传承得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最高的生产性制作技艺价值。

最引人瞩目就是壮族大迎亲活动了。大迎亲主要是反映壮族卜隆的心理观念、审美观点、价值取向以及人际交往的传统观念,也反映了壮族卜隆对婚姻的重视程度。大迎亲习俗一般都不在雷雨季节举办里面包含着禁忌习俗。大迎亲习俗不分贫富贵贱,一旦有男婚女嫁要按这一传统举行,在大迎亲队伍里主要由迎亲队和送亲队组成,人数多则1000人,少则200人,在大迎亲队伍里,人们会看到最靓丽的服饰、英俊的小伙子、漂亮的姑娘们、精美的嫁妆以及喜庆的唢呐曲融为一体的一道风景线。

壮族卜隆古歌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联系的,特别是男婚女嫁的喜事大场合里,它是壮族人民沟通感情、庆祝节日的古老歌谣。乐业壮族古歌发展至今,约有400年历史。先以“说”出现,后发展为唱,并根据一些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及劳动人民的想象力、生产生活过程进行叙述,形成了一组特有的民歌。其形象典型、生动、感人,民族特色浓郁,历史悠久,形态原生,内涵丰富,具有文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教育学等多方面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乐业壮族古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攀岩、独竹漂、水上拔河等一系列活动也迎来了壮族村民们阵阵喝彩,进一步展示壮族村民在生活、劳作中的技能技巧,让人们叹为观止。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壮族远古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习俗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